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各位【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在1934年召开的联共(布)上,斯大林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苏联政治舞台上。
斯大林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了各种党内反对派的挑战,试图确立自己牢固的权力地位。但是,他的粗暴的个人政治品性也随之暴露出来。
就在被称为“胜利者代表大会”的上,斯大林的权力地位又一次受到挑战,他面临着信任危机。
在这次大会刚开始或大会前夕,一批党代表和基洛夫谈过话,提出有必要撤换斯大林,并提出由基洛夫担任。
“1934年冬,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选举党中央时,基洛夫得票最多,许多代表小组提名他为候选人,但是他拒绝了,从而表现出这位最忠诚的人所具有的忠诚和原则性。他把一切都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则报之以对整个代表大会、当然也对基洛夫本人敌视和仇恨。”
“在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不同意基洛夫的只有3人,而不同意斯大林的比这几乎多100倍以上。”
她之所以自杀还在于她没办法忍受斯大林的所作所为,阿利路也娃一直同情党内反对派。
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路也娃后来回忆说,自杀事件使斯大林受到极大震动,夫人给斯大林留下一封遗书,斯维特兰娜说:
“那是一封很可怕的信,充满控诉和谴责。这不简单是一封私人的书信,在某一些程度上这是一封政治信件。父亲在读完这封信后,他会想:妈妈只是表面上和他在一起,而实际上却站在当年的反对派的行列里”。
“向对于我的亲密的朋友和同志娜捷施达·谢尔盖叶芙娜·阿利路也娃·斯大林娜的逝世表示哀悼的机关、团体、同志和个人致衷心的谢意。”
妻子的自杀对斯大林的心灵和精神是一次沉重打击。从此,他对谁也不再相信。怀疑、猜度成为他性格的主要方面和特征。
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委员、联共(布)中央书记、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被暗杀。
谢·米·基洛夫在30年代初已成为苏联政坛上的新星。联共(布)的选举根据结果得出,他的政治声望慢慢的升高,甚至已大大超过斯大林。党期望他成为新的领袖。
1934年12月2日上午,他在家里起草预定在列宁格勒州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的发言。下午4点,他从家里前往斯莫尔尼宫。此宫是列宁格勒州委机关所在地。基洛夫进宫后,直奔三楼办公室。当他刚刚走到办公室门口时,身后响起枪声,子弹从颈中穿过。凶手列昂尼德·尼古拉也夫被当场抓获。
尼古拉也夫何许人也?此人生于1904年。他是十月革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他16岁志愿参加红军,在国内战争的前线加入共青团、。后来,他到共青团基层工作。他虽然没有参加季诺维也夫的反对派活动,但支持过季诺维也夫反对派。
托季联盟失败后,他没有受到处罚,只是一度被调离列宁格勒,在莫斯科的劳改营工作。1934年清党时,他因政治表现消极被开除出党,不久又恢复党籍。
斯大林认为,这是“托季联合总部”阴谋策划的。流亡国外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阿夫托尔哈诺夫则认为,基洛夫被害是斯大林一手策划的。
“父亲与这一暗杀有牵连,我永远都不可能相信。父亲和基洛夫的关系比斯瓦尼泽,比所有的亲戚,比雷登斯,比在一起工作的所有同志都要亲密得多,基洛夫是他的亲信,他需要基洛夫。”
也有人认为,基洛夫事件没什么政治背景,尼古拉也夫的妻子在列宁格勒市委机关工作,当时传言,基洛夫同其妻有暧昧关系。他枪击基洛夫是报私仇。但上述种种说法都缺乏事实根据。基洛夫事件成了苏联历史上的一大谜案。
1934年12月1日,在基洛夫事件发生的当天,斯大林率领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叶若夫、雅哥达、日丹诺夫等人从莫斯科直奔列宁格勒。
斯大林亲自主持审讯,其结果出人意料。苏联政府宣布,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指使尼古拉也夫暗杀基洛夫的。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立即被捕。随后,斯大林把清洗的矛头直指其他原反对派领袖。继而,大清洗的范围逐步扩大,波及党、政、军,波及整个苏联社会。基洛夫事件揭开了苏联大清洗的序幕。
1934年12月1日,根据斯大林的建议,没有经过政治局讨论和决定,只是后来苏共中央政治局才追补了批准手续,苏联中央执委会和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修改各加盟共和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主张在侦察和审理恐怖组织和对苏维埃政权工作人员进行恐怖活动有关事宜进行如下修改:
(1)有关这些案件的侦察工作不能超过10天;(2)控告结论在正式开庭前一昼夜交给被告;(3)原告、被告双方都不参加审判;(4)不接受判决上诉书和赦免请求书;(5)极刑判决被宣布立即执行。
这项法律的修改为大规模清洗提供了法律依据。因为任何“政治案件”,都可以被称为“恐怖行为”。侦察过程缩短,期限只有10天,这只能使审理案件表面化和直接进行伪造。一切胡作非为的审判行为都变得合法了。
为进行大清洗,联共(布)中央还进行了正式动员。1935年1月18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发出关于基洛夫被害的秘密信。
这封信是大清洗的第一次总动员。此信秘密发出后,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列宁格勒,掀起了大清洗的第一次高潮,史称“基洛夫激流”。
1936年7月29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再次发出秘密信。这封秘密信发出后,全国又形成了新的大清洗高潮。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就是在这不久被处死的。
30年代的大清洗主要是通过国家保安机关——内务部系统来进行的。为了推进大清洗,斯大林多次下令改组内务部领导成员。
1936年9月25日,斯大林和日丹诺夫从索契给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以及其他政治局委员发出电报:
叶若夫上台后,对党政军各方面做了空前的大清洗。原反对派领导人,如布哈林、李可夫、皮达可夫、拉狄克、索柯里尼科夫等人被处死;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等军队将领被杀害。叶若夫忠实地执行了斯大林的清洗意图,搞得全国人人自危,毫无安全感。清洗范围越来越扩大。但斯大林仍感到叶若夫手太“软”。1938年,贝利亚代替叶若夫担任内务部人民委员。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中披露,1934年联共(布)共选出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其中83人被逮捕、枪毙(大部分是在1937一1938年期间)。
拥有表决权和咨询权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名即超过总数的一半人被以因反革命而定罪,遭到逮捕。
1921年俄共(布)十大中央委员会选出的5名政治局委员除列宁去世外,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被处死,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国外,只剩下斯大林一人。
1934年初,党的后选出的政治局委员有斯大林、莫洛托夫、奥尔忠尼启则、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安德列也夫、古比雪夫、加里宁、科西奥尔、楚巴尔、基洛夫等11人,其中基洛夫被暗杀,奥尔忠尼启则自杀,科西奥尔和楚巴尔被处决。
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米高扬、彼得罗夫斯基、什维尔尼克、波斯蒂舍夫、鲁祖塔夫、埃赫等6人,其中波斯蒂舍夫、鲁祖塔夫、埃赫等3人被杀。
列宁建立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连列宁在内共15人,其中有8名被处死,1名被驱逐出苏联。
在军队中,6名元帅有4人被处决,他们是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加马尔尼克、勃留赫尔,只剩下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
195名师长中被清洗了110名,229名旅长中被清洗了186人,海军舰队司令员只剩下1人。航空国防委员会和化学国防委员会的领导人几乎全部被清洗。
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说,从1937年到1938年,共有3831份党、苏维埃、共青团、军队以及经济部门的活动家的名单由叶若夫交到斯大林手中,要求实行第一类判决。
赫鲁晓夫还说,从1954年到1956年,苏联高级法院、军事法庭已经恢复了3779人的名誉,这些人中有许多人已经死去了,他们的名誉是在死后才恢复的。
然而,赫鲁晓夫所揭露出来的大清洗内幕只是大海中的一座山尖,大头还潜在冰面之下。
斯大林的大清洗行动得到了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等人的极力支持。
斯大林的大清洗行动也遭到了党内一些人的。奥尔忠尼启则、克鲁普斯卡娅就是这一些人的代表。
奥尔忠尼启则曾是斯大林的好友,他们在20年代的党内斗争中观点一致。但到30年代大清洗时,奥尔忠尼启则对斯大林的清洗政策十分不理解,多次表示抗议。斯大林根本不理睬他的抗议。
克鲁普斯卡娅早在列宁逝世前后,其政治观点就倾向于反对派,她甚至一度正式参加过反对派,后来她声明退出反对派。
在30年代大清洗时,她不止一次地力图保护许多她所熟悉的党的活动家,使他们免遭不幸。她还多次向斯大林表示抗议,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她于1939年初逝世。
斯大林击败一个个政治对手之后,对他的个人崇拜也日趋激烈。1929年12月21日,对斯大林50寿辰的热烈庆祝是个人崇拜的明显标志。
尔后,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紧紧地同大清洗交织在一起。人们在咒骂“人民的敌人”同时,狂热地颂扬斯大林。
对斯大林的崇拜与对斯大林的恐惧结合在一起。为使自己免于被清洗,他们竭尽全力吹捧斯大林。斯大林已开始走上神坛。
“斯大林就希望;他就是我们未来;他是指导全体进步人类的灯塔。斯大林是我们的旗帜!斯大林是我们的意志!斯大林是我们的胜利!”
1939年12月21日,斯大林度过60寿辰。这时,斯大林已非昔日的斯大林。经过大清洗之后,党内原来的反对派和潜在的反对派都被消灭了,斯大林地位更加巩固。斯大林的60大寿掀起了更加狂热的个人崇拜的高潮。
作为苏维埃俄国的第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简直是政治上的“孪生兄弟”。他们的政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二人都生于1883年,是同龄人。只不过加米涅夫7月18日生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工人家庭,而季诺维也夫9月11日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小农场主家庭。
他们都是1901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时在党的第2次代表大会后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员。作为列宁的左辅右弼,他们在俄国早期的革命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1917年10月10日,他们同时进入中央政治局,成为在列宁领导下的两个核心人物。
1917年12月起季诺维也夫任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加米涅夫从1918年起任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加米涅夫曾任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任主席,而季诺维也夫在1919年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一届主席。
他们不仅有着相仿的政治经历,而且其政治观点也是一致的,这使他俩常常采取一致的政治行动。在十月革命前夕,他俩共同反对列宁的武装起义计划。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们在政府组成问题上持有一致的观点,共同反对列宁的主张。
他俩共同支持列宁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主张。在列宁去世前后,他俩共同联合斯大林组成“三巨头同盟”,反对托洛茨基。
失败后,他俩贸然同原来的政敌一托洛茨基联合,结成“托季联盟”,共同向斯大林宣战。
托季联盟失败后,他俩都于1927年被开除出党。随后,他俩又向斯大林表示忏悔。后来,他俩又两次恢复党籍,两次被开除党籍。
他俩的悲剧也是一样的。1934年基洛夫事件后,他俩同时被捕入狱。1935年1月15、16日,他俩一起在列宁格勒被带上法庭受审,罪名是他俩指使尼古拉也夫暗杀基洛夫。
结果,季诺维也夫被判处5年监禁。1936年8月,他俩第二次被带上法庭。这是举世瞩目的莫斯科第一次大审判。
1936年8月26日,这对“政治双胞胎”,一同倒在了曾是其政治盟友而后又是政治对手的斯大林枪口之下。从此,他俩在苏联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教科书中成了革命的“叛徒”和“人民的敌人”。
同斯大林斗争失败后,布哈林被降职,担任计划科研工作规划局局长。后来,他担任《消息报》主编。他埋头工作,没有再向斯大林发起任何挑战。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处决,对布哈林来说是一个恶兆,他感到了真正的生命威胁。但是,斯大林并没有马上动手。布哈林甚至还获准出访法国巴黎。1936年11月7日,布哈林收到《消息报》编辑部的一份请柬,他被邀请参加十月革命19周年纪念活动。
他们站在观礼台靠近列宁墓的地方,因此斯大林发现了布哈林,突然,他们看见一个哨兵向他们这边走来。当时布哈林的妻子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拉林娜很紧张,以为这是来逮捕布哈林的。
可是哨兵向布哈林行过礼后说,斯大林请布哈林到列宁墓上面去,那里有他的位子,但是,布哈林和李可夫问题早已定局。
在12月中央全会上(1936年)内务部人民委员部新的人民委员叶若夫,疯狂地攻击布哈林,指控他搞阴谋活动,参与暗杀基洛夫。布哈林激烈反击,为自己辩护,因为再也没人替布哈林申辩。
当时的政治气氛十分压抑。在这次全会上,布哈林求见斯大林,请求审查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工作,表示决不容许这些诽谤。斯大林回答说,谁也没有抹杀布哈林过去的功劳,但布哈林问题应该继续调查,不应急于下结论。斯大林对布哈林的态度冷淡,不愿意过多地交谈。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布哈林接连给斯大林写信,声明自己是无辜的,驳斥了对他的无端诽谤。然而,没有回音,布哈林精神更加紧张。
1937年,苏共举行2一3月中央全会。全会的议程是讨论布哈林和李可夫问题。
布哈林拒绝参加中央全会,并宣布绝食。布哈林的绝食行动成了新的罪行,被列入全会讨论议程。布哈林决定,在绝食的同时,出席中央全会。但布哈林没有逃过死亡的厄运。
1938年2月,布哈林被苏联法院判处死刑,3月,同李可夫一起被秘密枪决。
从1928年1月到1929年在阿拉木图流放期间,他并没放弃自己的政治活动,继续攻击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领导托派组织进行活动。
他还密切注视着斯大林和布哈林斗争的事态发展,期待着党的领导层重新出现分裂。
1929年1月,苏联格勃乌特工人员向托洛茨基宣读了苏联政府驱逐令,托洛茨基被驱逐出苏联,流亡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从此开始了他流亡生活。
托洛茨基不愿居住在苏联政府指定的流亡地——君士坦丁堡。他先后试图取得在德国、英国、挪威、法国的政治避难权,但这些国家都拒绝了。
托洛茨基凄惨地称自己是一颗“没有签证的行星”。不过,托洛茨基在流亡时不仅没放弃自己的政治活动,而且由反斯大林、反联共(布)中央走上了反苏的道路。
1932年2月10日,苏联政府决定,剥夺托洛茨基的苏联国籍和公民权,同时还剥夺了他的妻子纳塔丽娅、儿子谢多夫、女儿齐娜伊达的苏联公民权。
从1933年起,托洛茨基先后到法国和挪威作短期流亡,于1936年移居墨西哥。这期间,莫斯科曾在两次公开审判中对托洛茨基进行了缺席审判,判处死刑,托洛茨基的儿子谢尔盖·谢多夫被枪决。
1940年,托洛茨基已感到自己生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他于2月27日立下遗嘱。
此人是托洛茨基秘书和忠实信徒西尔维娅的情人。他经常出入托洛茨基的住宅。8月20日,莫尔那尔身穿雨衣,内藏冰斧来“访问”托洛茨基。他乘托洛茨基为他修改文章之机,用冰斧猛击托洛茨基头部。托洛茨基因伤势过重,成了冰斧下的亡魂,终年60岁。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